2019年6月29日星期六

新一轮驱赶低端人口?!北京部分小餐饮遭取缔

图为2013年12月7日,老北京胡同南锣鼓巷的糖人、炸酱面、卤煮等的食品小摊位。*

下月起,北京人将告别等食品摊贩,“小门脸儿”的餐饮店和食品摊贩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北京进一步所谓低端人口的举措,对京城饮食文化的破坏也将是严重的,如此苛政后果令人忧虑。

据北京市关于“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的新规规定,7月1日起,小作坊不得生产加工区制定的食品品种目录以外的食品,不得仅对食品进行分装;小食杂店不得从事食品现场制售活动;食品摊贩不得经营冷荤凉菜、裱花蛋糕、散装熟食、婴幼儿配方食品等。东城、西城等中心地区将限制新建经营场所使用面积低于60平方米的餐饮企业。

此举引发民众震惊和不满:“又一个‘一刀切’的政策,可见政府有多懒政!”“没了烟火气,还是人的城市吗?”“应该是让更低层次的人群离开北京吧。估计北京人太多,又一轮赶人。”“北京的商铺60平方想想什么价位?一般人租不起。”

房产时评人童大焕在微博上表示,“不少人会失业,不少人的生活会不便,但父母官们不在乎。这是变相的驱逐,而且还是釜底抽薪……”

网民认为,路边摊是一种情怀。古今中外,多数传统食品的精华就是现场制售。“煎饼果子关东煮,鸡蛋灌饼糖葫芦”,“以后中国传统美食再也看不到了,古代街边比这多的多美食也没影响空气呢!”“晚上撸串也别想了。”

还有北京网民表示,其实两年前北京大兴区发生大火的那次,借着那把火,当局已经严格整顿过像煎饼果子一类的路边摊了。

前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哲学系教授游兆和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这一规定过严、条件苛刻,既侵害了个体工商户的权益,也影响到京城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时也进一步破坏了有小吃和美食传统的京城文化。

游兆和说,“自古以来,路边小吃小喝、传统美食、现场制作、早点零食什么的都是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市井文化的一景,更是京城文化的一个特色。北京文化的特点不就是胡同加皇宫吗?你把胡同都拆了、毁了,再把胡同里的民众生活都破坏了,那还是京城吗?还有京味吗?”

游兆和对此餐饮新规表示忧虑,他说:“我家几代都住在京城,早晨上街买趟油条、油饼、豆浆,平常买个煎饼、火烧、包子、炒肝都是很方便随意的事。现在北京政府也要对这些来个严管,后果令人忧虑。”

对于网上流传的这是在“欺负老百姓”、“轰人又一波”(即“驱赶低端人口”)的说法,游兆和教授也表示认同。他认为,这一做法就是北京的强制性措施,不是市场经济需要。小餐饮、小商贩都被关门、驱赶,这侵犯了人民的生活权、居住权,说人民是“主人”,可是“主人”连做个买卖、找个地方住住的权利都没有,谁见过这样的“主人”?

游兆和认为,这一规定的出台也再次表明中共政府是一种村霸、权贵式的、独断的管理体制。

“政府的‘管理’不等于严禁、取缔、罚款,本质上是‘与民休息’、‘不与民争利’。”他说,“而且搞、食品业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否则就不会有全聚德、便宜坊、锦芳小吃这些老字号。现在政府对餐饮业也要垄断,都变成政府行为,那还要市场干什么呢?政府官员和有关机构还会借此进一步寻租、受贿,欺负老百姓。”

游兆和认为,这些后果都会导致加剧官民矛盾。“但小餐饮业者、老百姓即使有满腹委屈或满腔怒火也无处申诉、无处发泄,这就是现实。所以,早日结束中共一党专制,是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他说。

原北京律师卢伟华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在北京很难吃到早点,现在连剩下的一点点都将取缔掉了。实际是把小摊贩都往外地赶,保证首都的所谓政治功能。北京确实人口多,但不应用这种粗劣的方法来处理。所有的资源都在北京,应该想怎么把外地的经济发展起来,把人口往那里吸引。

卢伟华表示,从法律的本质来说,禁止小餐饮、小摊贩的行为,这是不符合法律精神的,但是官方自己出一些行政法规出来,这种行政规章其实和宪法是冲突的。法律在他们眼里就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来源:大纪元记者李新安采访报道



via 新一轮驱赶低端人口?!北京部分小餐饮遭取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