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3日星期二

耶鲁女孩中国寻根 中美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翻 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直连: http://is.gd/1SzG66

2012年10月23日讯】导读:从1992年中国首次对外国人开禁收养以来,一群被称作“香蕉人”的特殊儿童,如今正陆续长大成人。她们超过10万人,绝大多数是女孩,在过去20年间,因政策原因或“重男轻女”的观念被中国家庭遗弃,由外国人收养。


今年5月,耶鲁大学学生夏华斯和她的美国养母一起飞抵中国武汉,开始了寻亲之旅。期间,她见了44个家庭,但无一成功,都不是她的至亲。在那44个故事里,她读懂了中国,养母玛格丽特读懂了她,一些多年来为遗弃女儿而心存不安的人们,也得到各自内心的宽慰。


(大纪元记者沈玉清综合报导)从法律上来说,夏华斯(JennaCook,英文译名:詹娜)的生日是1992年2月2日,她喜欢这个“好记”的日子。不过,20年来,这个生日始终是她内心的挣扎:大概出生一个月左右,她被遗弃在武汉宗关办事处附近。之后,一个叫玛格丽特的美国单身女人领养了她。夏华斯成为中国开放国际领养的第一代孩子中的一员。


据大陆媒体报导,从今年5月17到7月12日,夏华斯在中国渡过了8周的时光,已经是耶鲁大学人类学专业学生的她,希望那次旅途可以为她找到亲生父母。


藉助媒体,在她的中国“故乡”武汉与44个家庭会面、聊天,倾听他们的故事,拥抱、流泪、合影,与36个家庭做了DNA比对,结果却皆是令人失望的阴性。




今年5月,耶鲁大学学生夏华斯和她的美国养母一起飞抵中国武汉,开始了寻亲之旅。(网路图片)


每个家庭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辛酸的往事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一无所获的旅行。在那44个故事里,每个家庭的背后都有着一段辛酸的往事。


通常,每次会面的“母亲”,讲到伤心往事的时候,总会抓住夏华斯的手臂,或轻抚她的脸庞,为她拭去眼边的泪水,然后努力用微笑安慰对方的失控情绪。


与多个家庭接触后,夏华斯已经很了解,自己是当初家里“中间”的那个女孩,这样的规律每每得到印证,她甚至为这个“发现”有所自得。


希望通过“寻亲启事”找到亲生父母


从上中学开始,夏华斯就对发展中国家的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兴趣。一方面是对妇女命运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去理解她出生的地方。


2008年,她去武汉时曾要求到武汉周边的乡下,看那里的人如何生活。她从美国的书本上看到的中国,逐渐真切地呈现在她的眼前。


夏华斯觉得自己从来就知道是被领养的,玛格丽特早早就告诉了她这一点。她有时觉得,领养并不是自己生活中的重要部份,应该“集中精力在学业和朋友相处上”,“就像普通人一样”。但有时这个问题又显得那么扎眼。比如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她会渴望中国的亲人在场。她跟一些年长的被收养者聊天,后者说,当他们有了孩子,会更加想念亲生父母。


后来,当她去了武汉这座火炉城市,情感就愈发强烈。她跑到福利院周边张贴“寻亲启事”,她反覆地去宗关办事处周边,那里有一个水厂客运站,每天百余辆大巴将迁徙的人来回运送于湖北农村、小城镇及首府之间。


客运站的负责人刘金花告诉她,20年前自己就在这里工作,看到好多孩子被留在车站。“女孩儿们被遗弃在各种地方——厕所、座椅、售票柜台外。我们车站就有职工,孩子是这里捡来的。”刘金花说。以她的经验,夏华斯的父母来自云梦、道桥的可能性最大,那里曾经有很多“卖血的”,“丢孩子的多”。还有人猜测夏华斯是安陆人,因为“那里最穷”。夏华斯看着这些大车开走,希望通过这些“寻亲启事”,将讯息带到她的亲生父母那里。


过去20年美国妈妈给了她所有母爱


62岁的养母玛格丽特陪着夏华斯到武汉寻根。尽管,她完全听不懂中文,但每次会面,她都静静地坐在一旁,事后她会告诉翻译,她能感受对方正在讲述的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特定的某个年代,这些前来认亲的每个家庭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夏华斯从小到大,玛格丽特都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个内心敏感的女孩。夏华斯说,过去的20年,她一直很快乐,美国妈妈给了她所有的母爱。至于寻亲,玛格丽特也曾担心女儿是否能够承受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但当她看到夏华斯抱着一个个中国母亲哭泣,拉着她们的手,给她们宽慰的时候,玛格丽特释然了。


伴随着身心成长的是这群特殊孩子们对根的渴望,这样的寻根将会越来越多。夏华斯的寻找只是近年来类似寻亲中的一例。


========================


美国人领养的中国女孩:艰难的寻找自我




四名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是一部题为《中间地带》(SomewhereBetween)的新记录片里的中心人物。(视频截图)


翻 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直连: http://is.gd/1SzG66

【大纪元讯】据美国之音报导,中国1970年代末执行一胎化政策后,数以万计的中国儿童(多数都是女孩)被世界各地的人领养。自从1999年以来,仅在美国就有8万中国女孩被领养。


记录片由孩子眼中反映心路历程四名被领养的中国女孩是一部题为《中间地带(SomewhereBetween)的新记录片里的中心人物。制片人琳达?戈尔茨坦?诺尔顿记录了已经成为美国人的华裔少女艰难寻找自我的人生经历。


中心人物之一黑莉在影片中开了这样的玩笑:“我是个香蕉,外黄里白。”诺尔顿说,她对这个话题的兴趣来自她本人领养中国儿童的经历。她和丈夫在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一年后,参加了同一时间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的团聚活动。她说,这次团聚尤其激发了她拍摄记录片的愿望。她说:“我当时真的希望探讨身份认同感的问题以及在跨种族家庭长大的我的女儿是如何培养自己的身份认同感的。”


青春期尤其让诺尔顿感兴趣,因为用她的话说:“在这个时期,你有时想要与众不同,而有时又想要合群。”“我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起点,谈谈跨种族的家庭的生活经历,”她说:“我不找专家和家长等等的人交谈,我意识到,有成千上万的从中国被领养的女孩正在经历青春期。我希望找他们交谈,从她们的视角来拍这部影片。


青春期女孩寻找自我


影片追踪黑莉、詹娜、安和芳四个女孩的生活。她们是典型的十几岁的美国少女,唯一的特点是她们出生在中国,被美国人领养。在四年的拍摄期间,她们和其他被领养的孩子会面,有人会到中国寻根。她们要面对种族成见的问题。和所有的青少年一样,她们都在寻找自我,界定自己的身份归属。


四个女孩背景各有不同,代表了城市和农村,有多元化的地区,有人口成份单一的地区。诺尔顿表示,不管是被领养的感觉,还是如何看待生身父母,还是他们如何苦苦地寻找身份认同感并应对种族成见,或者在身份认同和种族成见问题上根本没什么困难,谈到这些话题时,这些女孩的感觉彼此有很大不同。


比如黑莉和芳都在培养自己和中国的联系,她们都定期返回中国。自从被领养后,芳每年都回中国。她有更为不同寻常的经历,因为她是在5岁而不是婴儿时期被领养的。诺尔顿陪着她回过一次中国并沿路摄影。诺尔顿说,黑莉通过她的家庭建立的慈善组织来维系和中国的联系。这个慈善组织帮助那些仍然生活在中国孤儿院的孩子,向他们提供药品和其它物资。


广泛共鸣独特经历有普世性 记录片《中间地带》获得了不少好评。“放映式后曾有白人过来跟我说:‘我不是领养的,我的孩子也不是领养的,我也显然不是亚裔,更不是女孩,但这部影片反映的也是我的故事,”她说:“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既不是第一代移民,也不是第二代移民,他们对我说:这是我的故事。”


诺尔顿说:“我希望为广大的观众制作这部影片,因为在人生的不同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处在某种中间地带。家庭、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这些主题,在我看来,是最具有普世意义的主题。”

在影片中,詹娜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不认为自己是纯粹的中国人或者纯粹的美国人。不管在我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我都会处在某种中间地带。”


=================


美国家庭成中国弃婴主要收养者


翻 墙:http://tinyurl.com/3e3k442 直连: http://is.gd/1SzG66

【大纪元讯】1991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简称《收养法》),从次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次将收养合法化、法律化,也是第一次正式为国际收养打开门户。


《收养法》施行第一年,便有232名中国婴童被国际收养,其中206名被美国家庭收养,26名被荷兰家庭收养。此后,中国国际收养的数字逐年攀升。1995年,2500名;1998年,几近翻番,4855名;2005年,达到顶峰,超过1.4万名。其中50%以上为美国家庭收养。


弃婴多因违反计划生育而被亲生父母抛弃


据财新《新世纪》报导,美国最大的专门针对中国的非政府收养组织——美国国际中华儿童服务中心(ChineseChildrenAdoptionInternational,CCAI)表示,在中国收养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是被父母抛弃的弃儿。


这些美国家长在收养时被告知,他们从中国福利院里收养来的孩子,多是因违反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而被亲生父母抛弃的。这是中国独有的政策和现象。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福利院里供国际收养的几乎全是女孩,而且多是健康的女孩。


美国一家收养组织宣称,“中国有1500万孤儿,其中多数是健康的女孩,由于中国的一胎政策而被抛弃”;另一家收养组织则声称,“中国每年被遗弃的孩子超过20万”。帮助这些众多因计划生育政策而遭“遗弃”的孩子,对那些充满爱心和国际人道主义的美国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美国养父母对中国弃婴身世信息所知甚少


很多收养了中国孩子的美国父母,都希望能够获得孩子身世的信息。他们认为,等孩子长大后,总有一天,她们会问起来的。但这些信息在收养时基本是缺失的。他们获得的孩子生日是被送入福利院的日子,孩子的姓名也常以福利院所在地命名。而孩子亲生父母的信息更是一片空白。收养父母当然也无从知道,有些送到福利院的孩子是跨省贩卖的结果,出生地也不真实。


了解到收养父母的这种需求,来自犹他州的BrianStuy和他的中国妻子,共同创办了Research-China,专门为收养中国女孩的美国父母提供寻找孩子亲生父母信息的服务。

除了收集中外媒体的相关报导,Research-China也在中国本土做一手调研,以期能为养父母们提供更多孩子们的信息。


========================


(此系列文章将发表在大纪元报纸2012年10月24日焦点版)


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via 耶鲁女孩中国寻根 中美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