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星期一

起底红黄蓝幼儿园 虐童背后的骇人内幕

来源:网络,旨在为读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内容不知真假,也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喂药?猥亵?刚赴美股独立上市的红黄蓝处在了风口浪尖上,有媒体曝出北京红黄蓝幼儿园出现虐童事件,多名反映,孩子被老师喂白色药片、被扎针、更可怕的是——有孩子疑似遭猥亵,家长已向公安机关报案。

如果携程亲子园灌孩子吃的是芥末的话,那么红黄蓝幼儿园灌孩子吃的则是“迷魂药”,继而对孩子可能采取了“性侵”的行为。事件一出,瞬间引爆了网络,可是刚一开始微博上关于红黄蓝的热搜被撤的干干净净的。可还好,最后在众多网友和一些知名人士的发声下,红黄蓝幼儿园事件被推向了微博的最热搜。

章子怡、范冰冰、伊能静、赵丽颖等众多明星纷纷在微博发声关注该事件,呼吁查明真相,保护儿童。不少网友也纷纷站出来力挺。

其实如果你了解了红黄蓝幼儿园所在集团的背景,那么一开始热搜被撤,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红黄蓝幼儿园是红黄蓝教育机构旗下为2-6岁中国儿童提供专业服务的知名幼教品牌。红黄蓝幼儿园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学前教育的领导品牌。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9月27日上午9点30分,红黄蓝教育机构(RYB Education)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NYSE:RYB),成为中国首家独立上市的学前教育

可作为中国最知名的幼儿教育连锁品牌之一,所在的地理位置——北京,同样是中国最大最先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它的学费更高达5500币/月,比不少人的月薪都要多,是典型的“贵族型”幼教平台。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平台,也无法保证孩子的安全,甚至在那托教的孩子——被非法灌药,被非法注射药水,继而甚至被猥亵。甚至有些孩子最后被虐待至昏迷,被送到医院急救。

谁的红黄蓝:联合创始人曹赤民和史燕来

根据招股书,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教育是一家VIE架构的公司,它在国内的业务主体为北京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上市主体为注册在开曼群岛的RYB Education, Inc(Cayman Islands)。上市后,该公司董事长曹赤民对RYB Education, Inc持股比例为23.6%,总裁史燕来为13.5%。

曹赤民和史燕来是红黄蓝教育的创始人,据张家界日报报道,1979年,曹赤民从桑植一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安二炮学院。1993年转业后选择下海。他先是到中关村干起了推销电脑的活,后和朋友注册成立华一电子有限公司。1995年,曹赤民获得授权,将“翻斗乐”游乐项目引入北京,并在次年在北京成立了内地第一家“翻斗乐”大型室内游乐场。这给曹赤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8年,曹赤民在游乐场开辟出两间教室做亲子园,这也成了红黄蓝的起步期。根据官网披露的信息,此后2000年,红黄蓝取得教育部门颁发的0至6岁亲子教育办学许可证,2003年,首家红黄蓝幼儿园在北京成立。

史燕来是红黄蓝的联合创始人。可查资料显示,她和曹赤民两人在引进翻斗乐项目时,已经进行了合作。史燕来称,自己在1998年生子时,“才突然发现自己的育儿观念不够,跟孩子没法对话。”于是,1998年7月开始创业。史燕来称:“我们第一批的老师是从400个人里挑出的4个人,比例只有1%。现在,我们全国的老师也都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录取率是55%-73%,淘汰率也不小呢。”谈及教育工作,史燕来称,“我觉得‘情怀’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学前教育来说。情怀和热爱是必须的。你爱不爱孩子?如果每天看到孩子都觉得很烦闹,工作怎么能做得好呢?在红黄蓝的发展中,我做每一个决定都有一个原则——做符合孩子发展的、科学。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只是为了做一个赚钱的产品,红黄蓝也走不到今天。”

不过,红黄蓝的第一大股东并非曹赤民和史燕来。神秘的第一大股东上达资本以及曾经的投资人徐小平。近年来,红黄蓝在发展过程中,引入过多轮融资,曹史二人早已让出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达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孟亮(Liang Meng),目前为红黄蓝董事。

关于投资红黄蓝的契机,孟亮在接受《创世纪》采访时称,最初是管理层找过来寻求专业建议,他们想实现管理层收购,从而更好地把控发展方向。红黄蓝的原有投资人想要退出,给公司介绍了新的投资人,“我当时建议他们自己举手买。他们没钱,我们就借钱给他们。”2015年11月,上达资本旗下基金Ascendent Rainbow (Cayman) Limited借了5170万美元给红黄蓝的管理层,拿到的是可兑换可赎回票据,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兑换成红黄蓝的股权。在此之前,红黄蓝至少曾两度引入战略投资人。其中之一便是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不过在2015年10月就退出了董事名单。

直营带加盟,学生人数超2万

在这波虐童风波爆发前,红黄蓝堪称一个成功的投资项目。从2014年起,红黄蓝的营收保持着稳步的增长,2016年营收达到1.08亿美元(按当下汇率换算,约合7.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590万美元(约合3885万元人民币)。2017年1至6月,公司营收达到6433.8万美元,净利润为490万美元。

根据招股书,红黄蓝自称是中国最大的幼儿教育服务提供商,截至2017年6月30日,业务已经遍及中国超过30个省份,业务包括开办幼儿园、亲子中心(play-and-learn centers)以及提供家庭教育产品,同时,红黄蓝也在开发教育课程,并提供幼儿园运营解决方案。幼儿园是红黄蓝教育的核心业务,“红黄蓝”品牌幼儿园针对的是2至6岁的儿童,采取了直营和加盟的模式。

红黄蓝总裁史燕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红黄蓝幼儿园采用直营带加盟的全国发展模式,红黄蓝亲子园是以直营作示范,全国以加盟连锁模式发展。

截至2017年6月30日,红黄蓝直接开设了80家幼儿园,学生人数为20463人,红黄蓝还授权开设了175家幼儿园,共覆盖130个城市。红黄蓝会对加盟幼儿园收取一次性的授权费用,这些加盟幼儿园每年还会支付红黄蓝品牌、学习内容的使用费。亲子中心的数量从2014年底的511家增长至2017年6月30日的863家。

红黄蓝称,公司营收的增长驱动力是直营幼儿园及其学生数量、加盟幼儿园数量的快速扩大。利润来源主要是学费,加盟费以及教育相关产品的销售费用、培训和其他服务费。其中,来自幼儿园和亲子中心的学费占据了红黄蓝营收的七成以上。

公司的业务依赖于公司的品牌认知度,如果无法维持品牌声誉及知名度,业务和营收情况则可能会受到影响。红黄蓝专门提及公司业务依赖于招聘、训练和持续吸引努力且符合资质的老师及管理人员,公司表示:“尽管我们持续强调服务质量、对老师进行培训,但我们不能确保老师们一致完全遵守我们的服务规范和标准,任何不良行为和令人不满意的表现都将会伤害公司声誉,对于营收和利润有潜在影响。”

红黄蓝列举了2017年4月份的例子,当时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红黄蓝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推搡踢打,红黄蓝教育称,这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公众影响,是对品牌的伤害。

如今,又到了红黄蓝教育面临考验的时刻。

但这并不是红黄蓝第一次被曝出虐童。红黄蓝教育机构的官方微博账号今年4月20日13点57分曾经发出一条帖子,就北京市大红门幼儿园“个别教师出现的严重错误行为”发表了声明,这份声明中提到红黄蓝教育机构对涉事教师要求立即停止工作配合调查,大红门幼儿园园长被立即停职检查。

4月21日,北京《法制晚报》曾经发表报道:红黄蓝教育机构总部品牌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4月18日,一名小男孩嘴唇发生磕碰。次日一早,孩子父母到学校询问情况,并要求调查监控。家长在视频中发现,仅前一天中午和下午就有孩子被幼教摔打。随后,这位家长将视频内容发到了班级微信交流群中。

今年9月7日《北京青年报》A12版曾刊登文章《红黄蓝幼儿园拟赴美上市 打算筹集最多1亿美元》,其中提到这家教育机构“被曝疑似不止一次虐待学生”。

22月23日下午2时许,在涉事幼儿园看到,门口聚集了数十名家长,“园里通知今天下午开会,但没有说明开会的具体内容”。另有部分家长在等待参加活动的孩子。一名等着接孩子的家长透露,上午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发现有不少孩子缺课,未入园。“都是家长,都挺担心的,我们在这守着,也是怕随时会让通知孩子回家。”

白女士的孙子月月今年2岁7个月,在这家幼儿园读小小班。听月月说,他们睡觉的时候老师会给他喂白色药片。“月月说中午睡觉的时候,老师每天都会让他们喝白药片,不用配水就喝了,不苦,每天都吃。”白女士说。

“现在已经不是愤怒了,是担心!”一名国际小二班孩子的家长说,他们一早来到幼儿园门口,希望听到园方的解释,但是一直到下午,她依然没有见到幼儿园的老师和校长。“我就想知道孩子吃的什么药打的什么针,能不能代谢下去!”

另一位家长表示,目前知道国际小二班有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被脱光罚站。

他介绍,得知孩子被罚站后,多名家长问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这么件事,孩子都说是。问三个孩子是谁,每个孩子说出的名字都一样。“因为我之前问孩子今天怎么样了,发生什么了,孩子就说今天谁谁谁被罚站了。当时我以为只是孩子淘气,被罚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我不知道是脱光了罚站。就是从现在往前推半个月,天气已经挺冷了。”

爷爷和叔叔又是谁?

红黄蓝幼儿园组织同学一起体检,全部人光溜溜站成一排,里面“有爷爷医生”和“叔叔医生”。母亲让孩子孩子模仿体检过程,却发现那根本不是正常的体检流程,而是“医生”对孩子做“活塞运动”,还让孩子们围观,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体检行为。母亲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孩子都要光溜溜,于是接着问孩子,孩子却天真地回答道——“叔叔也光溜溜。”

涉事家长接受采访时表示,至少有4个小女孩在回到家后下体红肿。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能忍受自己的孩子被这样的“虐待”吧?而且幼儿园的老师还这样威胁这些只有几岁的小孩子:“如果你将扎针的事情告诉爸爸妈妈,那老师就连你父母也扎,而且老师有望远镜,你在家做什么事我都看得清楚!”于是这些几乎都只有3到4岁的孩子都信以为真了,一直不敢告诉父母,直到有些孩子死也不肯去幼儿园后,才东窗事发。

目前舆论中的爷爷和叔叔是谁我们还在等结果!

法律能否给孩子一片彩色的天空?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儿童虐待法律保护制度,在其他法律文件中,涉及儿童虐待的法律条文也很少,这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程极不相称。虐童有关法律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这些规定基本上属于纲要性、宣言式的法律,缺乏可操作性。如宪法第49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第38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0条,民法通则第104条,

婚姻法第45条中都有相关规定:禁止虐待儿童;禁止溺、弃、残害女婴;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这些口号式的法律规定,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犹如一纸空文。

2.刑法制裁的局限性。刑法第260条规定的虐待罪有三个局限性:

首先,犯罪主体的局限性。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家庭成员,其他人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但在现实中很多虐待行为是由“其他人”实施的,比如温岭虐童案,对于该教师的行为,刑法上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罪名来惩罚。

其次,“告诉”的局限性。

未成年人尤其是婴幼儿,由于缺乏行使告诉的行为能力,让其承担举证责任,根本无现实可能性;某些家庭其他成员基于我国“家丑不外扬”、“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也不会主动司法机关告诉。

再次,犯罪情节的局限性。

该罪只有情节恶劣才制裁,制裁标准太高,不利于保护儿童免受伤害。美国虐待的标准很低,像儿童没有得到必要的照顾和监管都有可能受到惩罚。

3.对儿童保护的法律规定有所缺失。收养法第四条明确规定了被收养的对象,下列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

(1)孤儿;

(2)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

(3)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可以被收养。可见,收养的对象并不包括受虐儿童,即使受虐儿童还会受到虐待,也只能继续待在施虐家庭中受虐。

如何保护我们的孩子?

我们无法做到每时每刻完美监察孩子身处的环境,但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最大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孩子。

如何识别孩子是否受到了虐待?

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定,容易失控;孩子有特别明显的紧张或恐慌;孩子突然变得少言寡语、闷闷不乐,食欲也不好,睡眠也不好;孩子畏惧上学、逃避上学;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莫名出现的伤痕。总之,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我们宁可弄错一千,也不可大意一次。

那我们该如何保护孩子,教会孩子免受虐待性侵呢?

多与孩子沟通,观察孩子情绪变化:

对于低龄孩子还不太会用语言直接表达,因此跟孩子说话时,要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比如说到某老师或某同学时,有明显的愤怒、不满、激动、恐惧,那说明孩子可能跟这个人相处得不愉快,这时家长就要多个心眼,试着多问几句。

真正的安全教育,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从现在开始要告诉孩子,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任何人都不能攻击你、伤害你、强迫你脱衣服、碰触你敏感的部位或吃奇怪的东西等等,这些都是不对的行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让孩子知道我们是永远的依靠:

孩子犯了错误被批评了,作为家长要第一时间理解和支持孩子。即使是孩子真的做错了,也要先安抚,再就事情的对错来教育。不要直接就批评或指责,这会影响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不管发生什么,父母永远都是最坚强的依靠。只有孩子相信了我们,才会无所顾忌的跟我们沟通。

觉得性教育太早?禽兽可不嫌孩子小:

首先,要让宝宝明白,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不可以随意支配自己的身体!其次,鼓励宝宝探讨自己的身体,告诉宝宝“衣服覆盖的地方,别人都不可以触碰”。再次,告诉宝宝如果有人对TA说,“不要告诉别人,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一定要告诉父母!

这两天,看到了美国How To Tell Your Child机构制作的儿童防性侵视频。动画视频内容简单易懂,又实用有效。强烈推荐和孩子一起观看、讨论,让孩子赶紧操练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降落人间的天使,是父母的宝贝,是祖国的未来。他们需要父母的保护,但更需要每一个幼教团队的爱护和善待。虐待、猥亵,这些他们完全不懂得如何处理的黑暗痛苦的记忆,在将来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这在儿童心理学的范畴中已经是共同的认知。在防止儿童遭受家庭暴力以及虐待的问题上,国外很多国家对此的容忍度都比较低,甚至是非常敏感。

在美国,在美国防治虐童的相关法律中,有一条很有特色的“强制报告制度”,即发现有虐待或者怀疑虐待儿童的情况,必须马上向保护儿童权益的机构报告,而且各州现在对于报告的人员范围在不断扩大,举报的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细化。还有很多州要求“有理由相信”或“有理由怀疑”一个儿童受到了虐待或忽视时也要举报;对于知情不报者,法律上也规定了相应的惩罚。

在日本,预防虐待儿童的一大特点是要及时发现。日本东京儿童咨询中心制定的《防范虐待启示手册》中提出了虐待SOS信号,如儿童身上有不自然的伤痕和淤青、孩子有暴力倾向等。只要孩子行为有反常,就要及时关注干预。

然而,我们呢,看到的是频频爆出虐童、猥亵事件,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如果有一天,我们对孩子的保护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境地,那么对于一些团体我们又谈何信任。

幼儿园不是个生意,更是责任,我们愿意相信大部分幼师和幼教还是好的,但真正可怕的是,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会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本来就伤痕累累的行业失去信心。面对这一次又一次的虐童事件,我们到底何时才能听到法制节目结尾时永恒的那句话:等待你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作为父母,我们不祈求别的,惟愿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起底红黄蓝幼儿园 虐童背后的骇人内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