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星期五

组图:揭秘中国十大衰落城 鄂尔多斯居首


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图为鄂尔多斯市周末晚上6点至8点,整座城市空荡萧条。(资料室)


免翻 墙直连本站 tiny.cc/jinnews

【大纪元2013年08月09日讯】 最近,美国曾辉煌一时的汽车城底特律申请破产,对中国 城市的发展敲响警钟。大陆 媒体日前报导,2011年,中国公布了一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共有69个城市上榜。资源型或靠单一传统 产业支撑发展的城市,经过长期过度开发使用,如今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的尴尬局面。这些城市现状如何,又该何去何从?

一、 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资源型城市似乎总难以逃脱“建设-发展-萎缩-报废”宿命。长期依赖资源的开采,忽视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创新,加上环境污染,让城市不可避免走向衰亡。这些城市往往因资源而生,也因资源而亡。


1、 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


这个曾经名不经传的内蒙古三线城市,GDP一度赶超,房价直逼“北上广”。鄂尔多斯的煤炭产业占经济总量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50%。拥有“黑金资源”的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风头一时无量。可是,煤炭带来的巨额财富,被这座城市挥霍在房地产市场里。据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鄂尔多斯的楼市均价大约为1200元,三年后,住房均价飙升到7000元左右。




鄂尔多斯:煤都神话的破灭。图为鄂尔多斯市周末晚上6点至8点,整座城市空荡萧条。(大纪元资料室)

破灭始于2011年底,煤炭量价狂跌,楼市出现低迷,鄂尔多斯这个富裕煤都陷进债务危机。显然,单一依靠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粗放生产,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同时热衷房地产的投机买卖,这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泡沫隐患重重,终于一夜之间,神话破碎。


2、 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




陕北神木:煤炭王国风光不再。图为2011年11月9日,神盘公路上,在陕北神木县凝结着白霜的黄土高原上,一辆辆拉煤车经过一夜时间的堵车,迎着清晨第一缕阳光缓缓前行,向煤炭资源紧缺的华中地区驶去。(大纪元资料室)

“因煤而兴,因煤而富”,神木构建了一个煤炭王国,拥有免费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该县煤炭探明储量500多亿吨,几年时间,神木先后成为陕西十强县、中国百强县。


同样患有煤炭资源“依赖症”的神木,在煤炭市场低迷,资金链短缺背景下,出现大额非法集资案件。而且,多年对煤炭的过度开发使用,也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尽管当地官员一再否认财政危机,但根据《榆林市2013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今年一季度神木县99处地方煤矿停产了42处,另外尚有50处在做基建,实际也未开工,真正正常生产的只有7处,煤炭行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而依附煤炭行业的物流、商业、煤炭机械等大规模下降,导致地方财政吃紧。


面对资源的枯竭,结构单一的产业无法支撑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3、甘肃玉门:聚散皆因油




甘肃玉门:聚散皆因油。50多年前,玉门油田所在地设市,鼎盛时期人口达到13万人。2006年,市政府和油田基地相继搬离,9万居民弃城外迁,城中弃楼遍地、设施老化,几成空城。(大纪元资料室)

1939年玉门老君庙第一口油井出油,解放前十年间,石油产量占同期全国总量的90%以上,奠定中国石油工业的基础。49年后,国家为玉门输送大量人才和技术。这里繁华兴盛,拥有近11万人口,经济发达。


然而,过度的开采,石油产量开始下滑,环境破坏严重。由1959年 最高的140.62万吨降至1998年的38万吨,这个国内最早开发的油田,如今成了企业规模最小、发展困难最多的石油企业。2009年3月,玉门市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此时,这里人口已不足三万,经济萧条。


随着企业的接连破产与个体户的锐减,产业经济的萧条最终影响到了地方税源的缩水,企业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大量外流。而油田企业部分搬迁和生活基地的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迁徙。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和高劳动素质人才流出,迁入的却是贫困群体和低素质农业人口,消费能力和生产动力严重缺乏。


新玉门转向开发风电资源,然而,”一油独大”的畸形产业结构将难以改变。


4、 湖北黄石:矿竭城衰




湖北黄石:矿竭城衰。图为2013年6月17日,湖北黄石下陆区一处建筑工地,工人正在高温下作业。(大纪元资料室)

另一个拥有丰富矿源,却被中共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的是湖北黄石。据公开资料显示,黄石的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一,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这座资源城市,试图依靠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减少资源开发产值,提高制造业和农业的比重。可是,第三产业的落后,技术生产能力不足,对资源的依赖性,城市未来 的发展仍然充满隐患。


5、 云南东川:“天南铜都”的困境




云南东川:“天南铜都”的困境。图为2012年05月13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云南东川红土地。(大纪元资料室)

资源枯竭城市名单上还有云南的东川。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中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 ,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可是,毕竟经过上千年的开采,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加上东川以铜资源采选为主,其他产业服务于铜矿开采。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让东川经济发展后继无力,一损俱损。另外中国泥石流六大分布区的川滇山区的地理位置,也让它饱受泥石流灾害的困扰,水土流失严重。


二、单一结构城市的产业升级之路


6、 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失落




靠陶瓷产业支撑的景德镇,在销售渠道的分崩离析,南方企业激烈竞争下,已经走上衰落之路。图为景德镇市一处制陶厂。(Getty Images)

景德镇曾以自己“千年瓷都”的身份为傲,作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种产业维系生存十个世纪而没有中断的城市,景德镇的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人从事着和陶瓷相关的工作。作为历代官窑所在,景德镇陶瓷在49年后曾一度占据全国产量的20%,并且成为好质量的代名词。直到现在,一提到中国陶瓷,不少人脑子里出现的第一个地理名词,仍然是”景德镇”。而在中国,能以一个地方作为整个产业品牌的,并不多。


然而,靠一种产业支撑的景德镇,在销售渠道的分崩离析,南方企业激烈竞争下,已经走上衰落之路。而仅做高仿产品,缺乏创新,“全市有几千个一样的作坊,做出来的东西大同小异,对于经销商来说,这是一个压价的好机会。”目前,景德镇主要依靠展销和外销市场方式销售瓷器,可是,缺乏资本,规模生产能力,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和人才,瓷都一步步走向没落。


7、长春:中国的底特律


汽车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70%的中国汽车城长春,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一直试图复制底特律的辉煌。


金融危机让这个“一业独大”的汽车城遭遇寒冬,也暴露高速增长背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等种种问题 。据权威统计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累计生产汽车数量增长率同比回落17.2个百分点,其中轿车库存高达9万辆,库存增长2.6倍。同时,关于长春汽车企业停产或减产的消息不绝于耳:捷达减产,新宝来、迈腾、速腾停产,老宝来、开迪生产线关停……


8、 广州:汽车制造负增长




自去年中日问题爆发以来,以日系汽车为主的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受到很大影响呈现明显下降。图为广州一家汽车组装工厂。(Peter PARKS/AFP)

汽车制造业是广州战略性主导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广州汽车产业以日系为主导,许多日本汽车品牌选择 广州为它们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据中新社报导,自去年中日钓鱼岛问题爆发以来,以日系汽车为主的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受到很大影响呈现明显下降。广州市经贸委主任王旭东透露,“2012年广州汽车产业产值同比下降6.3%,其中,整车产值减少300亿人民币、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减少450亿元,拉低广州工业税收约3%,全市税收减少1%。”继日系车销售“滑铁卢”,广州实施的汽车限牌政策,也使其年汽车销售总量锐减一半。另外,广州还遭遇汽车产值的增长困境。自去年8月起,广州汽车制造业总产值已连续七个月当月负增长。


9、温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绝路




仅仅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温州经济发展走向衰落。图为温州的一家制鞋工厂。(Guang Niu/Getty Images)

80年代以来,温州市借助廉价的劳动力,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眼镜、制笔、打火机等一批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业。这些产业利用成本、价格优势参与 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获得飞速发展,形成产业集聚,成为温州现有工业的核心部分。近10年来,温州本地现有工业企业和整体外迁企业对外累计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集中在服装、鞋业、塑料制品等行业。


然而,企业借贷资金链断缺,企选择仓惶出逃,温州危机震惊全国。这次危机折射出温州制造业和商贸业结构的单一,调整缓慢,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低。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不到50家,缺乏产业主 导企业的有效带动。“十一五”时期,温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浙江省后列,其中后三年均居全省末位。


另外,由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区域内工业企业资本回报递减,企业利润无法得到保障等因素,致使温州企业向外转移现象突出。这些企业在外投资项目的规模、技术都远远超过本地。


10、海口:房地产泡沫破灭




凭藉房地产发迹的海口有可能会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经济。图为2011年6月9日,海口,海口市一填海造陆项目正在施工。(大纪元资料室)

1993年6月之前的海南出现一股淘金热潮1992年,网易《中国制造》中数据显示,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这一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高达83%,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自房地产业。


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口市地价由1991年的几十万元/亩,一路狂飙至六百多万元/亩。无数的房地产公司开始击鼓传花式地炒卖这个岛屿上的地皮和房产。时期,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80个人一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商在银行大量贷款,把甚至仅仅是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收获倒卖地皮所得资金。


1993年6月24日,中共国务院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公开资料显示,全省1.3万所房地产公司中95%陷入倒闭,数千家开发商卷款逃离。占全国总人口数仅0.6%的海南省留下的积压商品房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0%。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天涯,海角,烂尾楼”一时间成为海南的三大景观。海南省花了7年时间,才基本完成对积压房地产的处理。截至2006年10月,全省累计处置闲置建设用地23353.87公顷,处置积压商品房面积高达444.82万平方米。


凭藉房地产发迹的海口,直至今天,房地产在海南税收、固定投资的占有较高的比例。仅靠房地产业的支撑,海口有可能会遭遇第二次的泡沫经济。


http://www.bannedbook.org Email订阅禁闻



本文标签:, , , , , , , , , , ,






via 组图:揭秘中国十大衰落城 鄂尔多斯居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