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7日星期二

习近平高调回归官媒传一信号 王沪宁却可能…?

王沪宁是否会成为中美贸易战中的替罪羊?
王沪宁是否会成为中的替罪羊?

记者/主持人:杨正、韩梅

来源:希望之声  (记者杨正、韩梅综合报导)在中美战的冲击下,近期在中共宣传领域出现一些“异象”,高层似曾出现内讧。在习近平近日重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官媒重要位置后,有观点指,作为主掌宣传的中共政治局常委,王沪宁有可能下台。

《人民日报》的头版在7月份有三度找不到习近平的任何新闻。上周五(7月13日),有微博博主发布诡异消息称:当晚是中共领导人最后一次占据新闻联播第一板块,从次日起,“少宣传个人”将正式兑现。结果,上周六(7月14日)果然习近平就没有现身新闻联播。

而就在这一变化之前两天,新华网突然转发旧文,大谈38年前华国锋“华主席”因搞个人崇拜被批认错一事。

因此,有观点认为,宣传领域残留的派系势力此前一直借个人崇拜式的宣传“高级黑”习近平,在出现泼墨事件及中美贸易战后,这些政敌换了一个方法,顺势利用反对个人崇拜来攻击习近平,减少官媒个人宣传,有可能是习的自我调整,也可能是政敌有意将习淡化。

接着,剧情出现骤变:本周日(7月15日),习近平重返新闻联播头条;周一(7月16日),习近平回归《人民日报》显要位置;今天(7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干脆一气刊发4篇习近平的活动报道。

时评家陈破空分析说,近期有种种现象显示,在内外交困下,围绕“动君皇”还是“清君侧”,中共高层进行了一番较量,作为一党专政的大党,从成本考虑,一般是保住最高领导人,清洗其他人。

他认为,如果习近平的名字又回到了各个版面头条的话,可能是对外界放风,传递出习近平的位置不会动的信号,那么主管意识形态的王沪宁有可能被拿下来,成为牺牲品。

《香港01》上周一篇有关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似乎也显露出这一迹象。

在报道中,多个匿名外交、经济等领域的中共官员表示,习近平无意挑起贸易战,国内一些媒体大肆渲染民族民粹主义情绪,应对中美贸易战负首要责任。

认为,这些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很可能是习近平的人马,他们显然将矛头指向了中共意识形态的官员,王沪宁首当其冲可能要被问责。

但是,在猜测声中,中共建政大将罗瑞卿之子却表示,王沪宁的去向并不重要:

“王沪宁是什么人呢?从他率领什么辩论团起家来看,他就是一个没有什么理念的人。”

“他干的是:(中共)你要让我说这堵墙是白的,我就用我所有的知识来证明这堵墙是白的;你要让我说这堵墙是黑的,我就用我所有的知识来证明这堵墙是黑的。至于这堵墙究竟是白是黑,那和我王沪宁没关系。”

“就是这么一个人成了中共的智囊。这真是一个非常悲哀的事情——这个人什么也没有,就是耍嘴皮子。这么个人,现在被提溜出来,也就是一个替罪羊,所以并不是我关心的事。”

“关键问题是,会议肯定会对个人崇拜、对中国政治经济金融形势、对中美贸易战有一个检讨,因为已经搞砸了嘛。但是检讨到什么程度、从什么角度检讨、之后会不会有改进,这是比较重要的。”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博士李天笑也认为,目前对中国各方面冲击最大的就是中美贸易战,而这,并非是抛出王沪宁就能解决的:

“如果说他在贸易战中有责任的话,那就是他纵容了故意宣称坚持到底奉陪到底的这些人。但他不对贸易战本身负主要责任,因为最后出现贸易战不是宣传造成的。宣传只是加油添醋,使事情不可收拾。”

“如果说要对这件事负责,就要从为什么打贸易战这个根源追下去。川普打贸易战就是为了纠正中国长期以来的不公平的经济结构,保障美国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单纯的从数字上纠正美中贸易逆差。”

李天笑进一步分析中美贸易战的起源: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曾经过3次修改,都是在江泽民时期进行的,修改过程中把外资的比例压在49%;在知识产权方面,各部委都曾有文件出台,这也是在江泽民时期;过剩产品、僵尸企业方面,1999年开始中国国企改革,江泽民、曾庆红借此把这些企业都握在自己手上,他的儿子就把信息产业拿在手上,一方面自己赚大钱,一方面控制中国百姓和经济结构。这些问题都是在江泽民时代延续过来的。”

“习近平上台后没有对结构进行彻底改革,因为他想改也来不及。为什么?这些人还在,这些人还控制着金融领域。当习近平用了前5年把这些人基本清理下去,要转手做制度改革时,美国已经等不及了。习近平也是措手不及。”

川普政府很快将就是否对另外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做出决定,8月底将就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清单举行听证,决定是否开征10%关税。习近平站在十字路口:是否继续反制美国,还是冒险改变国内结构。就在昨天,官媒新华社发表署名“辛识平”的文章,用“与全世界为敌”来高调攻击美国。这令外界猜测,习近平是否决心已下?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via 习近平高调回归官媒传一信号 王沪宁却可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