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星期五

汪精卫刺杀载沣为何失败


年少时也曾壮志满怀,只可惜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汪精卫 在行刺失败后的慷慨陈词中指出“中国 在国际上已面临一亡而不可复存,一弱而不可复强之局面”。


1910年,《时报》在文章 中惊讶指出,懦弱麻木之中国,在刺客的玉石俱焚中开始觉醒。


主角:汪精卫

暗杀对象:摄政王载沣

地点:什刹海甘水桥


可惜现在,甘水桥已只剩下地名,辛亥年间的道观、水沟、小石桥早已消失。


“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


1909年,革命人组织的六次起义相继失败,汪精卫心急如焚,不顾和好友胡汉民的苦劝,决意组建暗杀团。他誓言,要“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借炸弹之力,以为激动之方”,“弟虽流血于菜市街头,犹张目以望革命军之入都门”。


1910年,黄复生与懋辛在京开设“守真照相馆”作为暗杀基地。同年12月,汪精卫与黎仲实、陈璧君、喻培伦四人抵京,暗杀目标最终选定在载沣身上。此处有一细节,陈璧君当时苦恋汪精卫,死活要跟汪北上行刺,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你有一张臣民的护照,当然不怕死,到关键时刻 ,英国领事馆自会来救你。”陈璧君听完二话不说,拿出英国护照当场撕成碎片,满座皆惊。


摄政王不是那么好杀的,身边侍从极多,暗杀团原来准备的铁茶壶炸弹肯定威力不够,临时跑到骡马市大街找铁匠做了个大铁罐,近一尺高。后来清廷破案,就是从铁匠铺找到的线索,顺藤摸瓜直扑到“守真照相馆”。


捉奸捉出了惊天大案


载沣每天上朝的路径很固定,刺客们为此制定了周密计划。首先载沣本来必经鼓楼大街,不巧的是当时正在修路,结果载沣改道了。后来黄复生发现载沣必经烟袋斜街,可那条街上很难租到房子,无处隐蔽。最后,什刹海旁的甘水桥下就成为最佳的爆破地点。那地方当时三面环水,小石桥旁的大树很粗,适合隐藏,树旁还有一座荒废的道观,非常僻静。


地方选好了,刺杀计划迅速落实。黄复生、喻培伦负责埋炸药,汪精卫负责引爆,陈璧君负责通风报信。炸弹威力巨大,当时没有电话引爆这种高级技术,引爆者必死无疑。


万万没想到,埋炸弹时出了问题 。1910年4月2日凌晨,春寒料峭,革命者正埋得热火朝天,突然发现有人在桥上窥探,随后还叫来了和宪兵,仨人紧急撤离,可炸弹太沉没能抱走,一起惊天大案就这样败露了。可笑的是,窥探者不是什么便衣。一种说法是,一个准备捉奸的车夫,老婆三天没回家,黑灯瞎火正四处找人,看到桥下黄复生抱着铁罐子以为是抱着自己老婆。另一个说法是,一路人提着灯笼想在桥边解手,看到桥下人影绰绰,以为是匪徒正在掩埋 赃物,所以叫来警察。


炸弹没埋成,喻培伦、陈璧君在汪精卫要求下返回,继续筹款买炸药。汪精卫、黄复生两人则继续留守,结果很快被军警逮捕。


审讯时,汪、黄两人争当主谋想牺牲自己,汪精卫更是侃侃而谈,受审时仍不忘宣传革命思想。主管这起爆炸案的肃亲王善耆亲自看了黄、汪的供词,对汪的才华尤为欣赏,加上清廷也怕引来更多革命党抱着炸弹来报仇,于是摄政王听从善耆的建议,改处死为永远监禁。后来武昌起义爆发,汪、黄二人获释,受民众夹道欢迎。


责任编辑: 润珍



本文标签:, , , , , ,






via 汪精卫刺杀载沣为何失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