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9日星期六

十九大最大人事难题:王沪宁和栗战书不共戴“天”?(高新)

笔者在本专栏的上两篇文章中向读者和听众们介绍了由习近平本人亲临现场指导如何学习和领会他自己的“重要讲话”的作法,王沪宁虽然认为不妥,但连栗战书他都未能说服。

笔者的消息来源还透露,王沪宁在起草去年的六中全会公报时本来是参照了当年胡耀邦和邓小平的有关讲话,写进了“党内禁止个人崇拜”,但考虑到现如今外界对中共宣传机器诟病最多的内容就是在党内重搞毛时代和华国锋时代的“个人崇拜”,所以习近平同意了栗战书的意见:“我们党内事实上并不存在这个(外界媒体强烈质疑的)问题,没有必要刻意强调这句话”。习近平和栗战书的意思是,如果在六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禁止个人崇拜”的字样,等于是“不打自招”,自己承认了已经从邓小平时代开始成为历史沉渣的“党内个人崇拜”之风已经又回到了现实社会。

众所周知,自习近平上台之后,无论是国内巡幸还是对外,都会有栗战书和王沪宁这“哼哈二将”随扈左右。曾有外部媒体形容习近平身边的栗战书和王沪宁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但事实上栗战书虽然没有王沪宁的理论水平,但也是擅长舞文弄墨,时常为总书记捉笔代刀。笔者曾听说栗战书起草的文件有时会被习近平指示”让沪宁再润色一下“,让堂堂河北师范大学夜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生栗战书心里很不是滋味。
外界媒体也曾经刊登过一篇幅介绍详细介绍王沪宁的文章,披露出的“内幕“之一就是在斗倒了令计划之后,栗战书已经成了”王沪宁如今的直接政治对手“。

该文章发表于三年之前,文中介绍道:十八大上,栗战书成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双科状元”,是中办历史上职务最高、最显赫的主任(栗以前中办主任职务最高的是曾庆红、王刚,均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备受国内外瞩目。相比之下,王沪宁虽进了政治局,却被摘掉了原有书记处书记的帽子,仍然只挂个中央政研室主任的头衔,是含金量最轻的政治局委员。要提高政治含金量,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成为习近平信得过的首辅大臣,首先必须尽可能弱化栗战书在中央工作中的作用和分量,尽快提高自己在习心目中的地位。这对于王沪宁来说是轻车熟路,他有和令计划较量的经验,有长期在中南海工作的实践。而栗战书初到中央工作,情况不明,门道不熟,同王沪宁相比显然没有优势。据红墙内传出的消息,十八大以后这一年,王沪宁不仅在新的中共政治人事格局中站稳了脚跟,巩固了地位,与栗战书形成了新的稳固“二人转”,而且在效力于习近平的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治势头开始压过栗战书。特别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设在中央政研室,由王沪宁兼任改革办主任,王的政治分量陡增。人们分析,栗战书虽然和习近平是几十年故交,王沪宁像拱倒令计划那样把栗战书拱倒,是迟早的事。

该文中所说的栗战书是是中办历史上职务最高、地位最显赫的主任并不准确,汪东兴当年官至党中央副时仍还兼任着中办主任职务。笔者在此特别强调这一点是考虑到了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之后的栗战书仍然会以政治局常委身份继续兼任中办主任职务的可能性。

至于该文中所说的王沪宁兼任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是“政治分量陡增“,其实也不尽然。王沪宁本来就是以政治局委员身份兼任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该室本身就兼并了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办公室的功能,等于是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所以王沪宁任深改领导小组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顺理成章。相比较而言,栗战书兼任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一职才更显重要。

近四年多时间来,王沪宁和栗战书的分工似乎十分确明确,王沪宁专管对习近平的念头和想法进行理论包装----包装之后念头就变成了“理念“;而栗战书则专管对党内外吹嘘习近平本人和王沪宁帮他理论包装之后的”重要思想”。

近五年前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刚刚落幕,王沪宁的名字出现在公报中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的次日,笔者即撰写了《王沪宁:“入污泥还没染”的新科政治局委员》一文,文中介绍说:中共十五大召开之后的十五年多以来,无论是江泽民还是胡锦涛,离京外出视察也好,出国访问也好,身边随扈之中必有王沪宁的身影。十八大之后王沪宁在中央的职务由书记处书记又晋升半格成为政治局委员,此后的几个月里新任总书记习近平无论走到那里,陪同人员中仍然是少不了王沪宁。如今外界一提起王沪宁,还是习惯将其称之为中南海首席幕僚,其实如此形容已不甚准确,事实上他从为江泽民创立“三个代表”到为胡锦涛设计“科学发展观”再到如今正受命为习近平的“中国梦”进行理论诠释,已经被连续三届党国最高领导人尊之为“国师”。

前面说的那篇详细介绍王沪宁的文章则称他为“三朝‘帝师’“,该文章总结说:作为江的理论化妆师,王沪宁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成为江的理论标识和政治纲领。江泽民退位后,王沪宁不遗余力主持出版了《江泽民文集》一至三卷,为建立江的理论遗产和政治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胡锦涛上台后,王沪宁转而成为胡的文胆,“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发展观”,作为胡的理论标识和政治纲领写入了中共《党章》。

十八大习近平掌握中共大权后,王沪宁又成为习的文胆。习近平视察各地、检阅三军、出访国外,王沪宁每每紧跟其后,并提出了“梦”作为习的纲领性政治口号。

该文章评论说:王沪宁是服务中共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首席理论家,这在中共历史上既是空前的,也肯定是绝后的。胡乔木这位当年中共“第一支笔”,也只是为毛泽东、邓小平两位领导核心服过务……。王沪宁在中共党内则是“一枝独秀”,成为自胡乔木以来第二位职务到政治局委员的大秀才,而且又是三朝“帝师”,这显然是胡乔木、等前辈同行难以企及的。

据此,有人曾当面夸赞王沪宁,王则谦虚地说:“胡乔木、郑必坚他们那个年代政治运动多,党内生活不正常,他们是英雄难有长久用武之地。我有幸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加上出道时年轻,又有贵人相助,所以比他们能多干一些年头。按有关年龄规定,我还能干十几年,就把老本行继续干下去,争取为习总书记以后的领导人再做点服务工作。”王沪宁这种当“四朝帝师”的政治追求实在令人敬佩。

上述内容无论是否属实,王沪宁本人如果被内部人士追问起来,肯定会断然否定。道理再简单不过,出生于一九五五年十月的王沪宁比习近平小两岁多,到二零二二年十月左右中共二十大召开时刚满六十七岁。按照所谓“七上八下“的说法,他的政治生命确实还应该再续五年,但所谓”争取为习总书记以后的领导人再做点服务工作,不是在变相提醒习近平也要遵照两届十年任期的惯例,在二十大上交班吗?假如王沪宁和栗战书“明争暗斗”的说法成立,那么栗战书不借此在习近平那里狠狠参他王沪宁一本才怪!

中国古人早有“不共戴天”之说,而如今王沪宁和栗战书能否继续在习近平这一个“天子”的羽翼之下和平共处,端看上新的人事安排了。如果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果真已经恶性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岂不成了十九大高层人事安排内容中的最大难题?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网编:李想)

来源:RFA 版权归RFA所有, 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经 Radio Free Asia, 2025 M St. NW, Suite 300, Washington DC 20036 许可进行再版。http://www.rfa.org。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十九大最大人事难题:王沪宁和栗战书不共戴“天”?(高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