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星期六

中国大物理(二)

日期:2015-08-20 16:33:59
作者:中国经济文化研究所

概述:中国经济逻辑(上)

生于0715

从根本上,中国经济在于选择:选择物理或者选择化学。当自然资源和环境遭到毁灭性后,中国经济的逻辑只能是大规模的人口非正常死亡。不过,由于社会模式和经济模式的不同,死亡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物理与化学的选择,主要与生物的概念相对应。人们因为衰老的自然因素死亡,或者主要因为劳累、压力等因素而导致身体和死亡,可以看作是生物状态死亡。在人类历史上,频繁发生的以缺水、饥荒、人们相互残杀等方式的死亡模式,我称为物理。而在现代社会,各种科技的应用和推广导致大规模化学污染,进而造成人们患上恶性肿瘤或者其它恶性疾病,形成化学式非正常死亡或者致残。从死亡形式上,在自然衰老之后而形成的生物死亡是人生存与死亡的理想状态,因此又被称为颐享天年;而现代科技应用下的化学式死亡最为痛苦,或者说最为残酷。虽然物理的饥荒和相互残杀看上去非常残忍和血腥,但是人们死亡的方式较快。如果全程看到人们得癌症、矽肺等恶性疾病之后的长时间痛苦和煎熬,就理解化学式死亡的极度残酷。


中国从2010年开始,灰霾时空气污染的状况急剧增加,形成大面积、持续的重度和极重度空气污染。在中国的其它地区,大部分水源被严重污染,也经常出现重度空气污染。而且,因为化肥和农药、以及工业污染等原因,全国范围内的土壤大部分被显着污染或者严重污染。在过去数年,由于污染范围急剧扩大、污染程度急剧增加,导致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都处于严重污染的笼罩下。其中,除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外,食品污染同样迅速加剧。在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除了严重受污染的水源和土壤,农民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包括瘦肉精)、抗生素(畜牧业)等等各种具有强毒副作用的产品。而且,在食品运输、加工、保存的过程中,人们加入各种化学制剂,包括增色剂(化学颜料)、增香剂(化学香料)、防腐剂等等。这些受到多层级、多种类的污染的食品,被人们天天摄入。绝大多数中国人必须面对严重污染的空气、水源和毒害食品。在这样的环境下,以现有的恶化速度,在目前中国45岁以下的人群中,很少有人能够享受到颐享天年的生物式死亡的奢侈待遇。而未来5年后,大多数中国人将开始进入漫长而痛苦的癌症等恶性疾病高发和死亡期,也就是化学式死亡。

从机理上,化学式死亡是规律姗姗来迟的结果。人类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可以归结为空气、水(及土壤)和食物。一般来说,一个人每分钟都在呼吸,一天数次饮水和1-3次进食。如果一个人1天不呼吸、7天不喝水,一个月不补充能量和其它必要微量元素(主要以摄取食物的方式实现),结果必然死亡。不论社会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化,都必须依赖上述生存要素。这种无法改变的状况,也被称为规律。规律是上帝的大手,对人们违背根本原则的行为,进行决定性的惩罚。从《圣经》中可以看到,上帝惩罚总是“姗姗来迟”,但是从不落空。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规律在平时往往不会显现,而且总是以滞后的方式起作用。但是,一旦规律开始起作用,其力量无可阻挡,而且结果往往是人们的死亡。人们在平时的行为中越悖逆规律,规律起作用的时间越晚,人们死亡的结果也就死得越惨。而空气、水和食物的三个要素状况,能够反映人类违背规律的程度。在中国古代,会出现这样的描述“天下大旱、群雄并起、民不聊生”。这样的意思是,当水资源发生短缺的时候,引发饥荒和战争,形成物理死亡模式。而在现代科技支持下,人们拥有了大量新手段,通过修建大型水库、抽取地下水、海水淡化等等方式,增加水源供应,防止出现饥荒、以及饥荒带来的战乱。与此同时,人类的科技应用同时形成各种污染,在更深的层面违背自然规律,也就造成未来更加深刻的灾难。


从规律上,不同要素的污染程度,反映人类违背规律的程度。空气、水(和土壤)和食品的不同污染程度,反映出人类违背规律的不同程度。其中,有毒有害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人类明显违背规律的表现;水(及土壤)的过度消耗和污染,表现出人类严重违背规律的特点;而当水(及土壤)污染和消耗蔓延到空气的大范围严重污染,则意味着人类极度违背规律。美国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转基因种子,同时食品加工行业大量充斥着高盐、高糖、高油、大量人工化学合成食用添加剂的食品(垃圾食品)。当美国人大量摄入这些(垃圾)食品后,造成美国人整体的严重体质下降和急剧增加的肥胖症,造成美国人各种疾病高发,给美国经济和医疗系统造成极其沉重的负担。另外,人们在欧洲看到的往往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人们往往认为欧洲的环境保护非常好。但是,这种感觉仅仅是人们的错觉,因为人们往往难以察觉化学污染。实际上,欧洲最主要的河流莱茵河,处于严重的污染之中。二战后,随着西欧工业的高速发展,莱茵河一度为欧洲最大的排污下水道。沿岸各国将大量的重金属、工业废水、废油、民用废水和废渣、农业化肥和农药都排到河中,导致河水水质遭到严重的污染,鱼类完全消失,河水无法进行处理饮用。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尔的桑多斯化工厂仓库失事起火,近30吨硫化物、磷化物、汞、灭火剂溶液随水注入河道,造成大批鳗鱼、鳟鱼、水鸭等水生生物死亡;下游160干米内约有60万条鱼被毒死;480km内的井水不能饮用;沿岸许多自来水厂、啤酒厂被迫关闭;使已经投资了300多亿马克的莱茵河治理工程前功尽弃。进入21世纪,虽然莱茵河水质明显改善,但是中下游沉积在河床的淤泥仍然富含重金属等污染物。

而在中国,污染全面包围人们,并且对人们的身体进行全面、大规模渗透。与中国相比,美国的垃圾食品和欧洲的河流污染属于小儿科,因为中国的有毒有害食品和污染则达到另外一个层级。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房地产度过了2011年底的危机,并且掀起两轮主要的房价上涨潮。另外,除了中国天量进口粮食之外,在中国农业和食品业的共同行动下,粮荒得以从表面上得到避免。而结果是,房价上涨进一步支持了房地产和铁公基建设,加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毁灭性消耗和污染。这样的污染全面化:首先,在大量农产品价格被压低、良田被大规模侵占的情况下,有毒有害农产品取代相对安全的食品,全面占领民众的餐桌。除了面对少数权贵的特供之外,中国城市居民的餐桌上已经几乎找不到含毒量较低的农产品。而在食品加工环节,各种化学制剂更是大规模使用,民众购买相对安全的加工食品,可以说是大海捞针。在中国,麦当劳的垃圾食品已经变成相对安全的餐饮食品。同时,华北的地表水基本干枯,地下水也大面积采空;而其它地区的水体污染则触目惊心,日益严重。更让民众普遍恐惧的是空气污染,也就是以华北为中心,经常发生的大面积灰霾。在21世纪初,中国的沙尘暴的灰尘曾经大量漂移,到达美国西海岸。而在2010年代之后的灰霾,状况已经显着不同。沙尘暴的主要部分是直径超过pm10的颗粒,而2010年代的灰霾则主要是直径小于PM2.5的颗粒。在PM2.5以下的颗粒中,越小的颗粒对人肺部的穿透力也越强,杀伤性也越大。当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毒害食品已经对人们形成全面的包围,在人们的每一次呼吸和每一次喝水进食时给人造成危害。而且,这些污染危害还不包括工作场所污染、家居污染、服装污染和其它用品污染。

污染在以加速度的方式加剧。从历史的角度,过去60多年以来对环境的破坏,可以说远远超过2000多年以来破坏的总和;从西部大开发和房地产支柱政策开始见效的10多年以来造成的环境破坏,超过前50年的总和;而从08年底开始经济刺激到现在2013年底的5年期间,对环境的破坏还在继续加速。在持续加速的环境破坏作用下,可以继续供中国人破坏的环境已经接近枯竭,也就是中国环境已经进入完全毁灭的阶段。除了以岩石为主(难以进行工业和建筑开发)和极为偏僻的地区之外,中国各地的普遍特点是,水源和土壤几乎没有不受到明显污染的状况。而且,在08年的经济刺激之后,钢铁、化工、石化等等大型高污染项目大规模开工建设,并且逐渐完工并且生产。这些项目一方面形成大规模的水资源消耗,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排污。另外,经济刺激支持铁公基、房地产建设的加速,进一步带动铁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铁公基)等房地产的配套产业,汽车、家具、电子、餐饮等附属产业,以及矿产开采和加工、林木砍伐、钢铁、水泥、化工、工程机械、建筑建材等上游产业。这些产业的大规模扩张,不仅对水和土壤造成严重危害,更是持续加剧空气污染。由于环境的毁灭性破坏,已经无法容纳持续加速的污染排放,导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以“加速度”的方式日益恶化。


中国的水污染可以从行业和地域两方面划分。从行业角度,中国每吨钢耗水达到30多吨(22-56吨之间),而中国2012年粗钢产量超过7亿吨,也就是耗水超过200亿吨。由于中国的环保排污措施形同虚设,因此大量工业废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到江河湖海中。按照每吨工业废水可以污染40倍的水体计算,仅仅中国钢铁生产的水消耗就可以污染整个长江流域的地表径流(年径流量9300多亿吨)。而钢铁生产仅仅是中国工业污染的一小部分,远不及化学工业对于水体的污染。例如中国每生产一吨合成氨平均耗水500 - 1000吨(发达国家仅12吨),中国每吨纸耗水400——500吨等等。从地域角度,“国家环保部去年(2010年)12月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全国7555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对长江而言,沿岸约有40多万家化工企业,此外还分布着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以及上海、南京、仪征等化工基地。化工产业对长江水源的威胁,在下游尤其明显。仅南京到上海,长江沿岸就摆放着8个大型临港化工区。随着各种类型的化学工业园区建立,接踵而至的是物流、仓储和上下游产业的延伸。可以说,长江流域一些江段岸线基本被化工项目占领了…… 各类数据显示,过去30年间,长江水质恶化趋势非常明显。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统计,20世纪70年代末,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尚不足100亿吨,而到2007年,这一数据已经突破300亿吨,相当于每年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这一记录仍在不断刷新,中科院南京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高俊峰指出,仅2009年排入长江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就达到221亿吨,比2005年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总量还要高。(《经济参考报》 2011年11月9日《长江流域排污量不断刷新黄金水道岌岌可危》)


空气污染持续加剧则是人们更容易看到的问题。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因为采取对汽车和工业的严厉限制,北京和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显着提高。不过,随着奥运后汽车重开和工厂复工,加上经济刺激的展开,北京的空气质量持续恶化。在北京环保局报道北京的空气越来越好的时候,美国使馆开始干涉中国内政。2011年11月的一天,北京环保局报道北京的空气轻微污染的时候,美国使馆的一个PM2.5的测试仪爆出522的数据,也就是爆表事件。虽然中国官媒指责美国使馆对中国进行软攻击,但是PM2.5的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后来,官方也开始承认之前是按照PM10的数据测量空气污染,而不是美国人的PM2.5。随后,人们发现PM2.5污染对人的危害远比PM10的严重,而且北京的PM2.5污染极为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北京的灰霾日益严重。而且灰霾的状况不仅仅在大城市,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国东部,尤其是华北、华中和华东的大部地区频繁发生。每一次灰霾的发生,都对人们心理造成明显的影响。而且,随着环境完全毁灭的加速,以灰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程度还在持续加速。如果按照过去的经验,2-3年可以看作一个大范围的污染升级周期。在未来5年的时间,如果经济还能够按照目前的状况继续,中国大部分地区将经历2个空气污染升级周期,也就是空气污染将再上两个台阶。在2012-13年,中国大范围的PM2.5雾霾污染已经成为常态,和晴好的交替;到2018年之后,雾霾污染将成为主要的天气特征,基本代替自然界的阴晴天气,主要笼罩在相应的地区。

累积效应是污染对人危害的主要特点,结果导致癌症或者其它恶性疾病。累积效应很简单:一个人如果呼吸一口PM2.5颗粒浓度高的空气后,基本对人体没有影响;但是如果一天一直在呼吸这样的空气,往往会觉得喉咙和肺部不适。因为,人体内部有自动清理程序,将呼入肺部的异物进行清理。当颗粒较少的时候,清理较为容易,效果也较好。但是,当吸入的颗粒多之后,就会有一部分无法清理,形成颗粒的沉积。由于这些细小的颗粒单位体检的表面积大、粘性强,因此能够粘住后来的进入的颗粒,而且人体的自动清理程序无法进行清理。随着颗粒进入的越来越多,无法清除的、积累的颗粒也越来越多,也就形成累积效应。随着时间延续,累积范围越来越大,相关的肺部组织也开始发生变异。当累积到一定程度,从肺部进行X光照相,就可以看到阴影。在很多情况下,阴影就意味着肺癌,而年轻人得肺癌的死亡率基本为100%。空气污染不仅仅在于颗粒,而且还有化学有毒气体,包括家中的甲醛、苯、氯气等污染,能够通过“累积效应”造成不同的身体疾病。


在污染加速度的推动下,中国的癌症和其它恶性疾病以几何级数的模式,呈现爆发增长的状态。由于累积效应,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发病呈现出滞后效应,也就是往往比污染晚一到两个周期。例如,中国的空气和水污染程度以2-3年为一个周期进行加速度升级,但是癌症发病率却没有这么快。例如,从2008年底-2013年底,中国的环境污染提升了两个数量级,有毒有害食品的危害也可以看作提升了两个数量级。但是,由于累积效应的过程,因此在2013年底被查出癌症的人,往往在2010-2011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始受到影响,这也是滞后性的结果。而由于累积效应,在每个污染升级周期的之后,患癌症的人数以更快的速度增加,也就形成几何级数的增长。例如,到了2015-2016年,污染达到一个新的加速度层级。这时候,患癌症的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滞后效应的人群,也就是累积效应导致的前期癌症病人积累并且被发现;二是即时效果的人群急剧增加,因为随着污染的加速升级,过去的人群因为污染的原因而导致体质越来越弱。当污染达到新的级别之后,这些体质弱的人群因为缺乏一定的抵抗力,很快因为污染而患癌症或者其它恶性疾病。如果有人生活在北京,并且在过去5年认真观察年轻人的健康状况,就能够看出年轻人体质恶化的速度之快。北京年轻人的状况一定程度反映出整个中国年轻人体质下降的状况,进而反映出中国人整体体质下降的状况。而两者进行叠加,就形成基于“污染加速度”的环境背景,癌症等恶性疾病呈现几何增长爆发的局面。可以预见,只要现有经济运行模式不改变,癌症等恶性疾病的几何数量级的规模将急剧扩大。

从中长期的角度,也就是两个污染升级周期的5年之后,大多数中国人将面对两种处境:一是体质虚弱,随时可能因为污染和有毒有害食品而患癌症等恶性疾病;二是已经患上癌症等恶性疾病,在绝望中痛苦恐惧中挣扎。

2013年11月8日

(待续)

本文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via 中国大物理(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