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日星期四

房子很便宜 但年轻人还是在逃离

曾花3万在鹤岗买房的小哥许康,则书写了买房故事的另一版结局。他在买房后发现鹤岗当地收入水平太低,决定返回拉萨打工。然而疫情期间由于迟迟找不到工作,经济陷入窘迫的他不得已用2.2万又卖掉了房子

#01

凉凉的东北人口

前不久,“去鹤岗买房的年轻人现在怎么样了”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谷雨实验室的一篇报道,又将两年前北上鹤岗买房的新闻拉回了大众的视线。

20210901104911792.jpg来源:微博网页版

故事开始于2019年的一篇文章《流浪到鹤岗,我五万块买了套房》,30多岁的海员李海在百度“流浪吧”开贴直播了自己在鹤岗买房的经历。在热门城市房价高企、落脚几乎无望的情况下,漂泊的打工人在东北找到了实现安家梦想的机会。此后,不少人追随李海的脚步来到东北,希望以近乎白菜的价格为自己的生活落定一个锚点。

曾花3万在鹤岗买房的小哥许康,则书写了买房故事的另一版结局。他在买房后发现鹤岗当地收入水平太低,决定返回拉萨打工。然而疫情期间由于迟迟找不到工作,经济陷入窘迫的他不得已用2.2万又卖掉了房子。

即便拥有全国范围的知名度,鹤岗的房价依然是“洼地”。陆续来到鹤岗买房的外地人,也只是暂时抵消了不断离开的当地人,支撑着当地的房地产市场。而在鹤岗长期居住的年轻人,大多是从事网络直播等线上工作或是有其他的收入来源。

互联网科技产业薄弱的东北,直播文化却十分兴盛,东北口音至少占了全国直播业半壁江山。陌陌《2018主播职业报告》显示,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职业主播占比最高,职业选择也更易获得家人、朋友的支持认同。根据腾讯科技的统计,各大直播平台粉丝排名前二十的主播里都有差不多一半是东北籍。

这一方面是由于东北话口音比较接近普通话,且风格往往直爽洒脱、自带喜剧效果,适合传播,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在东北当地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

从“闯关东”、“北大荒精神”到“投资不过山海关”,甚至“吃正经锅包肉,还得去三亚”的调侃,东北的资源萎缩型城市正面临着持续的经济衰退和人口流失。

每一年的高考,东三省的考生都在尽力选择离开,各地区高校的分数差异直观反映了“用脚投票”的结果。一线城市的吸引力直接表现在了高校的录取分数上。城市区位代替了学校,成为了首要权衡要素。例如20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部在本省黑龙江的分数线,要比深圳校区低26分。

20210901104911418.jpg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东北高校的毕业生流失率也居高不下。即便留在东北读大学,数年后毕业生依然会选择前往其他地方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届毕业生中,仅有17.49%在东北地区就业,将近一半(48.46%)的毕业生宁愿舍近求远,前往华东、华南地区工作。

东北,真的是留不住人了。不仅是黑龙江,整个东三省都在面临持续的人口流出,早已不是秘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到2020年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人口分别减少646.39、337.94和115.49万人,分别占人口的17%、13%和2.3%。更大的趋势,体现在小学在校生数上。根据统计年鉴,2009年-2019年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小学在校生数分别减少了32.8%,18.8%和13.5%。

小学在校生数不仅意味着年轻一代的人口潜力,也代表着小学生背后的年轻家庭。小学生规模的急剧萎缩,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正在离开东北。与此同时,东三省老龄化率位居全国前列,生育率却处于倒数。

比常住人口萎缩幅度更大的小学在校生数,如同一个尚待实现的预言,预示着东北三省的人口减少还远未结束。

20210901104912464.jpg数据来源:黑龙江、吉林、辽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图表左轴对应小学在校生数,单位为万人。右轴对应增长率。

#02

东三省的人口流出,同河南的区别在哪

河南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人口输出大省,全国各地都能看到外出务工、求学的河南人的身影。

20210901104912180.jpg来源:哔哩哔哩@江之岛绫小路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2020》,截至2019年末,河南户籍人口为10952万人,常住人口为9640万人,净流出人口1312万,占全省人口的12%。河南省人口流向最集中的省份是广东,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流入到这5个省、直辖市的流动人口占全省流出人口的62.44%。

同样是人口流出大省,为什么河南的人口流出不像东三省一样,让人觉得那么难以忍受?

和东三省不同,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河南省的常住人口并没有在萎缩。2020年河南常住人口为993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低于广东和山东,与2010年六普相比,增长5.68%,人口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长规模位于全国第五。

20210901104912968.jpg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全国人口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向东部和南部集聚的同时,为什么河南能够保住自己人口第三的地位,而不是像东北一样,陷入人口加速流失的困境?

答案,就藏在流出人口自身之中。

下面本文将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微观数据和其他统计数据,分析河南和东三省的人口流出何以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二者的迁移模式的逻辑不同。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中国城市化率不断提高,人口流动从乡-城流动为主,逐渐转向城-城流动。已经城市化的人口依然会向某几座城市集中,导致人口分布的空间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但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同,流出人口的特征在省际之间存在差异。

20210901104912714.jpg数据来源:段成荣等:《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人口研究,2019年3月。

如图所示,河南省人口城市化率相对于东三省而言偏低,流出人口中,农村人口又要比全省水平高出13%,东三省的情况则是相反,在城市化率较高的背景下,流出人口非农占比要比本省整体情况还要更高。

这说明,比较而言,河南省流出的农村人口占比更高,以乡-城流动模式为主,人口输出的主要形式是农民工进城务工,而城市化水平更高的东北地区,城-城流动成为人口流出的主要模式。

20210901104913758.jpg数据来源: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

对于乡-城迁移来说,由于当地的亲族关系更为紧密和落户门槛的限制等,迁移通常并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经过一代甚至数代的时间,期间会有不断地返乡。而且在外务工的河南人往往会把工资汇给老家以补贴家用,促进了当地的消费,老家的生活水平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流出地能够以类似转移支付的方式获得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补贴”,促进当地的繁荣。在外出务工的数十年间,越来越多的河南农村发展成了小城镇。

城-城迁移则多是以核心家庭为主的举家外迁,就业、落户、房产购置、子女求学等一系列定居行为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城市人口一旦离开,通常是整个生命周期的迁移,基本不会再返回,从而造成流出地持续萎缩。

流出人口非农占比的差异,导致河南萎缩的是农村,而东三省是城市在萎缩。人口流出给人多地少的河南带来的是城镇化水平上升、家乡繁荣,东三省则要面对不断空心化的城区。

其二,东北的高素质人才在流出。

20210901104913711.jpg数据来源: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人均受教育年限指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图表展示了东三省和河南的1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东三省的人均受教育程度整体而言略高于河南,在离开东北的人口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又要比全省水平更高1.6-2.4年不等,而在河南省的流出人口中,受教育年限与全省的差异仅有0.8年。换言之,东三省的流出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差异是河南的2-3倍。

正如《那些逃离东北的医生们》一文所写,对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说,“留下的理由越来越少,逃离东北的目标反而更清晰——中等偏上的薪水、体面的生活、职业的成就感”,“大部分人但凡有办法,不是已经离开,就是正在离开”。

20210901104913732.jpg数据来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东北的教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曾走在前列,让东北引以为傲。但现在,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城市人群正在离开这片土地,去往他乡寻找更好的机会。如果根据15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进行排名,可以发现2020年东三省在31个省市的排名相较2010年六普都出现了下滑,吉林、辽宁分别滑落两位,黑龙江则下滑了六位,被海南、内蒙古等地超越。

20210901104914214.jpg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均受教育年限,指的是1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

另一方面,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东北三省位于全国人口老龄化率的前列,60岁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位列第一、第三和第四,辽宁更以25.72%的比例位居全国首位。

但和老龄化同样严重的上海不同,上海净流入人口占比超过40%,而东北没有大量的外来年轻劳动年龄人口作为支撑,社保体系依靠高额转移支付才得以勉力维持。

20210901104914217.jpg来源:网络

2020年中央调剂基金收支情况显示,东三省位于养老保险下拨规模排名的前四位,仅辽宁一省已经抵消了广东86%的净贡献。随着年轻人口的持续流出、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低迷和老龄化的逐渐加深,东三省的社保基金赤字将是越来越大的黑洞。

#03

收缩型城市的未来

人们过去几十年所习以为常的经济高速增长、城市不断扩张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间迎来一轮残酷的洗牌。当年的工业重镇东北,将不得不面临城市收缩的现实。

经历过曾经的辉煌,以为城市扩张只会不断继续下去,以为人口增长是故事发展的唯一秩序,却发现这一切正在发生逆转,无疑令人难以忍受。

2019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文件首次提到“收缩型城市”,并明确要求收缩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强体,严控增量、盘活存量

“收缩型城市”的概念由德国学者首次提出。国际专业研究机构“收缩城市国际研究网络(Shrinking City International Research Network)”将城市收缩定义为: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2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

目前中国对“收缩型城市”尚无权威定义,但毋庸置疑,其核心标志和城市持续性的人口流失有关。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别研究员龙瀛的研究,在2000年到2010年间,中国有180个城市的人口在流失,三分之一的国土人口密度在下降。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吴康利用2007年至2016年十年的数据,从660个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样本城市中,识别出了80个“收缩型城市”(其中地级市24个,县级市56个),占比12.1%,这些城市2016年人口数据少于2007年,且连续三个自然年人口增长为负。

20210901104914569.jpg吴康利用2007年至2016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发现的收缩城市地图

在人口空间分布进一步集聚的情况下,作为中部城市,河南知道自己和位于东南部的一线城市相比并无区位优势,只能将全省的资源集中于省会城市,以冀在“抢人大战”中拼得一线生机。

事实证明,在上一轮二线城市的“抢人大战”中,河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过去十年郑州人口增长了46%,占全省常住人口人口比重上升到12.68%。而东三省的三座省会城市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的集聚效应,但人口增速明显较低,哈尔滨甚至还是负增长。

20210901104914587.jpg数据来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但对河南以及其他参与“抢人大战”的省份来说,胜利来得并不是那么简单。由于资源全部集中到省会以吸引人口,其余城市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重基本都持平甚至在下降。这些城市在人口问题上也面临着和东北相似的处境,尽管程度上可能没有那么严重。

人是城市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一座城市的社保体系、财政收支平衡和房地产市场等,都需要人口来维持运转。当人口维持净流入时,一切似乎都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而当人口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时,城市也应该改变规划方案进行应对。

目前国内的城市规划仍然习惯以增长为范式,“收缩”因为被认为具有消极意义而遭到排斥。然而不管规划者如何否认,在未来人口维持低增长率水平,增量竞争转为存量竞争的时代,城市收缩不是短期、个别、可逆的现象,更可能是全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将要面临的结构性的长期过程。无论城市是否已经做好准备,都必须面对这一天的到来。

对于东北的地级市而言,城市规划应该停止扩张政策,重点转为结构调整和维护。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的市区将必然出现收缩。鉴于地广人稀的地理环境和并不宜居的气候条件,也许回归大规模种植农业,是东北最好的出路

最后,黑龙江的高考分数还能延伸到一个问题:扩张城市的人口在持续流入,同时小学在校生数也在快速增长。深圳的小学在校生数10年增长了48万,几乎翻了一倍,却仅有5所本科院校(不包括异地办学),并且本地院校中没有一所985或211。

如果高校的教育资源没有根据人口空间分布的改变及时调整,那些为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升学机会离开东北的孩子,多年以后可能发现自己面临比老家远为激烈的高考竞争。未来各项资源,必将围绕人口进行重新布局。

一切都还有待发生。在全国总人口保持低速增长、生育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过去十年间流动人口爆发性增长了70%,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27%。这部还在书写的国内移民史,还将继续改变城市和人的命运。

全平台高速翻墙:高清视频秒开,超低延迟,9折优惠中
免费PC翻墙、安卓VPN翻墙APP

来源:陆家嘴评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