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1日星期日

金马自由飞奔 迟早会遭封杀

来源: 德国之声 作者: 张平 抗议成员8月10日参加在香港爱丁堡广场举行的题为“守护我们孩子的未来”的集会(路透社)

评论认为,金马奖对中国独立制片越是肯定,中国就越心虚越紧绷,封杀金马其实是迟早的事,粗暴不需要藉口,霸凌更不需要理由。

台湾《自由时报》发表文章《中国勒不住奔腾金马–你越自由独立他越气急败坏》,作者蓝祖蔚说,金马奖越崇高,金鸡奖就越卑微,因为没有创作与评审自由的中国就算钱再多,也办不出具有公信力的电影奖。

文章说,金马的艺术高度与豁达大度,远远超越金鸡,这一点,中国人比台湾人更清楚。金马奖对中国独立制片越是肯定,中国就越心虚越紧绷,封杀金马其实是迟早的事,粗暴不需要藉口,霸凌更不需要理由,中国的作为就是明明白白昭告世人:自由不是中国人的天赋要套利就赏你,国家要夺利就变脸。偏偏,自由不是政治可以扼杀的人性向往。

作者认为,没有中国电影之前,金马奖与台湾民众的互动极强,后来就算中国影人抱走了一堆奖,观众对中国电影依旧冷漠无感。以后,管他来不来,台湾人只要好好拍电影,继续自由,继续多元,也继续在颁奖台上讲自己想讲的话,莫忘初衷,莫失本色,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香港新一代对北京政权毫无幻想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反送中”也是香港自身的新陈代谢》,作者卢斯达说,每一场战争其实都是内战。正如英国要抵抗希特拉的侵略,先要对抗张伯伦;岳飞不是死于金兵手上,而是死于后方传来的12道金牌。香港的反送中抗争,既要对抗中共和香港军警,也要对抗后方不断希望缓和事态的伪温和派。战争是外战,也是内战,是自身的新陈代谢。

文章认为,共谋制与“一国两制”一样,对今日的中国早已完成历史使命。在一个已经大不一样的时代,旧精英仍然在发着只要自我克制,就能被收编的梦;而形势艰苦的新一代已经对这一种香港一直以来的共识,毫无幻想。他们继续游击,除了要继续向中共施压,大概也是用行动带领香港超越过去,香港的过去与现在,是一本内部人民群起勾结当权者,而令自己原子化、丧失主体的解体史。这里的年轻人、业余者、普通人,已经受够了这个结构。

作者说,虽然这个与殖民者的共谋体制,是香港社会的底层,是其文化的根本,老树盘根,历史比起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要老,他们也对社会有巨大的残余影响。但香港的普遍意志,已经打响了第一枪。在悲观中,很多人还是积极的行动着,没有认命。

港府对抗议的应对是当代政治最为丑陋的例子之一

台湾《新新闻》发表文章《林郑无力挽回的一局》,作者张秀贤认为,结构式民怨积累,在送中修法爆发出来,令林郑失去信任,还让这个决策权高度集中、参与度低的政府频临崩溃。这一局,不单林郑无力挽回,北京介入也可能无力回天。

文章说,不少民主国家也会出现大型社会运动,可是他们有民主选举与监督机制,可以自我修复,政党可以轮替,令社会回归正轨,所以投资环境也不会因为局势而变得过度恶劣。但香港政府这次的反应,等同跟全世界说:“我们就是无能,我们就是错判形势。”如今不少外国媒体质疑,为何这样一个严重政治错判,至今没有官员辞职负责,政府班子也没有改组,到底香港政府的自觉和自我修正空间还有多大。这样的政府和社会环境,企业、投资机构也不可能再有信心。

作者认为,民意至今仍未逆转是事实,但大家也需要小心“同温层陷阱”,不断升级可能反而令市民出现疲劳和厌倦心态,对大局未必有帮助。相比运动成败,年轻世代的安危、香港的未来才是至关重要。而港府至今仍然没回应、反应,实在是当代政治最为丑陋的例子之一。

因为仇恨,中国人更加团结?

香港媒体《Matters》发表文章《高墙下,暗恋对象转发了“我是14亿护旗手之一”》,作者祝东风说,在大陆,我们了解到的关于香港的是:香港黑衣人街头暴乱,殴打警察,殴打市民,黑衣人殴打老人,香港市民自发重新升起国旗之类的新闻,国内的舆论给我们营造了香港有一群“废青”恶意发动暴乱,扰乱治安,伤害他人的景象,直接将香港游行行为打上“邪恶”的标签,民众认为因为这是一件邪恶的事情,作为正义的一方必须反对谴责他。

文章说,这堵高墙阻止人们获得完整的信息,抽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传播给墙内的民众,积极支持鼓励激进言论,同时封禁提出疑问的话语,营造出国内一幅欣欣向荣的舆论场景。高层需要这种舆论氛围,每个人都不需要思考,只需要看着自己做的新闻尽情发表道德谴责和爱国热情,一方面爱国带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另一方面谴责敌人又会转移我们在生活上的失意感,营造出充实的成就感。《狂热分子》中有一句话:炽烈的的恨意可以给空虚的生活带来意义和目的。因为仇恨,我们更加积极团结。



via 金马自由飞奔 迟早会遭封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